當前位置:久久小說 > 軍事小說 > 闖蕩在明初 > 第3章 沈家往事
 你可能喜歡:    從今開始當大佬      仙道方程式      天唐錦繡      老衲要還俗      虧成首富從遊戲開始      從零開始的精靈      人類枷鎖      我被困在同一天十萬年      美利堅財富人生      重生之出人頭地      海賊之禍害  

第3章 沈家往事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周莊沈氏,聞名天下的富商,發跡於前朝末年,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月里,沈氏舉家從湖州南潯遷到了周莊東面的東宅村。

    沈家老太爺沈祐是一個勤勉踏實的人,年輕時來到周莊墾荒開地,辛辛苦苦的勞作並在此娶妻生子,安定了下來。

    除了大兒子八歲時生天花不幸夭折外,其餘三個兒子倒是個個聰明活潑乖巧懂事,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過得倒也舒心。

    等到孩子們逐漸長大成人時,沈家已經置下不少田地產業,成為了富甲一方的小地主。

    按理說小富即安,可沈老太爺的三子沈富偏偏是個不甘平庸的人,新婚不久就外出遊歷,好幾年杳無音信,就在家人都以為他已經命喪異鄉的時候,他卻回來了。

    至今人們都不知道沈富在外那些年到底經歷了什麼,大家只知道他回來的時候不但帶著一支裝滿了財寶的巨大船隊,還帶回一個神秘貌美的女子。

    接下來的故事就很俗套了,沈富依靠著這批財寶四海通商,很快就賺到了更多的財富,據說曾經蘇州府有一半的田地都在他名下……

    老太爺的二兒子沈祿隨了老太爺忠厚踏實的性子,順理成章的繼承了田地家業,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老四沈貴卻是個有福的,年紀最小有父兄關愛,並未吃過什麼苦,仗著幾分精明,幫著沈富處理生意上的事情,日子也算過得順風順水。

    最讓人看不透的是老三沈富,亂世中能守得一份家業本不容易,可他偏偏長袖善舞四處通商,仿佛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一樣,趨利避害很快的積攢了大量的財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何況是突然莫名暴富,所以沈家接二連三開始發生一些奇怪的事情。

    先是分家,都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可沈老太爺還在世沈家卻分家了。

    就在大家都以為沈家是因為錢財導致兄弟鬩牆時,沈家卻不聲不響的就把家給分了,完全沒有因為錢財吵鬧,完全辜負了一眾看客八卦的心。

    就在眾人好奇的目光中,沈家翻修了老宅,還在周莊西邊修建了新府邸。

    沈老太爺和沈二爺仍然居住在東邊的沈府,老三沈富和老四沈貴則搬到了西邊的沈府。

    從此之後東沈完全退出生意守著家業祖田過日子,漸漸消失在人們視野中。

    而住在西邊沈府的沈富和沈貴如鮮花著錦烈火烹油,日子過得一日比一日富貴,所以以後人們再提起沈家,統統都不約而同的指住在西邊的沈家。

    好日子沒過多久,沈家卻遭遇了一場禍事,這場禍事不但是沈家由盛轉衰的節點,也給周莊百姓留下了久久難忘的談資。

    話得從沈家發家之時說起,那時朱皇帝剛剛起事沒多久,群雄並起天下大亂,沈家雖為商賈,但自古政經不分,所以張士誠占領江南時沈家資助了很多錢糧。

    這本也只能算是有求有取的交易:占據一方的豪雄為沈家提供經商的便利,沈家則向其送出供養軍隊的錢財。

    如果日子就這樣過下去,沈家可能會高枕無憂的坐享財富,可惜張士誠胸無大志只想偏安一隅,被野心勃勃的朱皇帝打敗。

    就在大家都以為沈家會因此受到牽連被抄沒時,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沈家不但毫髮無傷,沈富還受皇帝青睞,移居京師。

    有小道消息說沈家之所以避過一劫,皆因在戰亂中資助張士誠的同時,也偷偷了運過無數錢糧支持朱皇帝,做過未雨綢繆的投資。

    果然不久之後沈富的二兒子沈茂因為率領蘇州五百富戶向朝廷供送糧食有功,被破例提拔為戶部廣積庫提舉,而沈茂的兒子沈玠則被任命為戶部員外郎。

    雖有人不屑沈家這種四處投機的行為,但事實是沈家在新朝站穩了腳跟繼續風光,直到十多年那場殃及整個周莊的禍事……

    事情發生得很蹊蹺,那時沈三老爺沈富已經離開周莊長居京師,老宅則由沈貴一家照看。

    突然一日,一群武裝到牙齒的兵卒毫無徵兆的圍住整個周莊,肅殺之氣瞬間籠罩全鎮。

    就在大家驚恐不安不知何故時,有當官模樣的人出來說沈家在京城得罪了朱皇帝,所以奉命圍住周莊,要細細調查沈家的罪證。

    整個周莊瞬間愁雲慘澹,沈家這麼大的生意,不說與沈家有生意往來的,單說受其所惠有千絲萬縷關係的鄉鄰也數不勝數。

    若是沈家以謀逆之罪被株連九族,恐怕整個周莊將會十不存一……

    於是就有機靈的人準備逃跑,卻發現四周早已如鐵桶一般被圍了個水泄不通。

    人性的善惡在絕望的境地中尤其被放大,周莊的居民們有的沉默不語,有的偷偷哭泣,還有的人選擇了怨恨。

    他們走到沈府門前,先是用各種各樣的語言祈求沈府的人出面不要連累鄉鄰,求而不得就開始用惡毒的語言咒罵,最後甚至有人做起了小動作,希望能夠在圍捕沈府時立下大功得到赦免。


    可奇怪的是這些官兵只圍不殺,如此僵持半月有餘。

    就在眾人一步步陷入絕望的時候,沈家大門打開了,一個雙十年華的女子拉著一個女童緩緩走了出來。

    青黛蛾眉,膚如凝脂,纖纖細腰不足一握,長及腰際的萬千青絲只用一根碧玉簪隨意挽著,最讓人難忘的是那雙清澈的眼睛,如一汪清泉竟讓人望不到底。

    「我跟你們走,別為難這裡的百姓!」女子淡淡的吩咐守在門外的官兵,眼中空無一物。

    於是就在眾目睽睽之下,突如其來的官兵帶著這個神秘的女子迅速消失,多日的圍困瞬間瓦解,周莊的百姓一夜間回到原本的生活。

    就在人們都還沒有回過神來甚至懷疑這一切是否真的發生過時,確切的消息從應天府傳來,原來一切皆因沈家三老爺沈富在皇宮宴席上得罪了皇上。

    據說朱皇帝準備擴建應天城,但由於之前戰事頻繁開支浩大,根本沒有那麼多銀錢。

    這時沈三老爺主動出錢修築了聚寶門到水西門這一段城牆,並且比皇帝規定的時間提前三天完工。

    朱皇帝龍心大悅,舉行宮宴犒賞有功之人,誰知酒過三巡後沈三老爺的一席話卻得罪了他。

    好事者打聽清楚沈富對朱皇帝說什麼之後,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

    原來朱皇帝在宮宴上突然說要犒賞軍隊,沈三老爺竟然提出願意為皇上分憂,出資替皇上犒賞三軍。

    朱皇帝當時就變了臉色,冷冷的問沈三老爺:「朕的軍隊上百萬,你如何犒賞?」

    「小民願一人一金,替陛下犒賞三軍……」

    朱皇帝大怒:「你一個小小的平民要替我犒勞天下的軍隊,難道不是收買人心?聽說民間有人說你是布衣天子嗎,如此說來朕應該誅殺你,以絕後患……」

    這時幸虧馬皇后在一旁勸解:「沈氏修築城牆有功,他不敬天地在真龍天子面前狂妄自大,這樣的不詳之人自有天收,陛下何必髒了自己的手呢?」

    於是朱皇帝下令,罰沒沈家價值百萬金的家產,並將沈三老爺流放遼陽,於是才有了之前官兵圍困周莊的一幕。

    至於忽然出現在沈家的那位女子,連沈四老爺沈貴也說不清楚是什麼來歷……

    就在眾人都以為沈家就此敗落時,皇帝卻出乎意料的放過了沈家。

    他既沒有下令株連沈氏族人,收足了百萬金後也沒有罰沒沈家的其他財產。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沈家遭此大難徹底低調起來,可在老百姓眼中卻沒有半分落魄。

    人們甚至這才醒悟之前完全低估了沈家的實力:沈家哪裡僅僅只是江南首富,恐怕暗地裡早已經富可敵國了!

    只是得罪皇帝失了聖眷,又坐擁巨大的財富,豈不是砧板上的肥肉任人宰割?

    很多懷揣想法的人起初只是觀望,生怕皇帝還掛念著沈家財富,不敢虎口奪食。

    可不久之後就從宮中傳出了一件事,說有一日皇帝和親信閒聊,親信問為何不完全抄沒沈家家財充入國庫,皇帝說:「如今天下盡在我手,不說他沈家的財富,就算天下財富都在我掌控之中,我豈會因為這一點小事就折損我身為天子的氣度……」

    不管這傳言是真是假,總之一些人打消了之前的顧慮,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一些關於沈家的流言也漸漸傳開,比如沈家隱藏了一個巨大的秘密,知道這個秘密就能找到一筆讓人難以想像的財富;還比如沈家出現的那個神秘女子被朱皇帝看上,只是那女子是沈三老爺的禁臠,捨不得獻給皇帝,所以沈家才遭此大難;甚至還有人說沈三老爺發家是因為手裡有一個聚寶盆,朱皇帝就是看上這個寶物才對沈家下手……

    不管怎樣,雖然沈家在周莊仍然是說一不二的豪族,可他們手裡的生意已經開始漸漸被人蠶食,人們對沈家也不似之前那樣尊重,而是懷著一種複雜的心態既親近又避諱……

    沈家在種種流言中愈發神秘起來,可他們卻從不出來闢謠,只是比以前更低調!

    日子就這樣不咸不淡的過了十來年,最初的時候沈家三房在周莊的宅子由沈四老爺沈貴照看著,三老爺在應天府獲罪後,他的三兒子沈旺回到周莊過起半隱居的日子來。

    洪武十九年年初剛過完春節沒多久,沈家突然傳出一個消息:沈三老爺五兒子沈春保的妻子帶著兒子從應天府回周莊的路上遭遇山洪,結果母親被衝下山澗失蹤不見,只有孩子在奶娘的護持下有驚無險的回到了周莊。

    就在大家以為沈家可憐孩子幼小失母會好好照顧他的時候,沈家的人卻做出了一個奇怪的舉動。

    他們壓根沒有讓這個叫金哥兒的孩子跨進沈家大院一步,而是將他直接送往白雲觀中。

    有八卦的人從沈家下人那裡打聽來,這孩子在沈家是個避諱的話題,因為據說這他不但生下來就是個傻子,而且有高人曾經說過他是天煞孤星,誰和他親近誰就會倒霉……

    (本章完)



  
相關:    凌天九劍  末日崛起  神魂丹帝  踏星  都市之兵王歸來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添加書籤
搜"闖蕩在明初"
360搜"闖蕩在明初"
語言選擇